2017年2月12日星期日

【80】我亦在其中

这一两年,我和光宏频频应邀到大陆上公开课。中国曹爱卫老师给我们这样一个评语:“你和光宏的课,都有这个特点——平等地对待学生,充满爱意地看着他们,至于知识本身,并不是你们的课堂里要急于传授的。”

在杭州上公开课后,当老师们获悉我并非一线老师,都很惊讶,他们说:“不是一线老师,怎么可能有这种教态,可以和初次见面的小学生达致这样融洽的交流?”

我对他们的惊讶颇惊讶,因为我自己并没有察觉。就像鱼生活在水中,人们见了觉得鱼潜水技能特好,鱼儿自己却没有这种感觉。

回想我的教学生涯,我的确是常和学生一起的。中学教学时,我和学生一起合作办活动,打球跑步,假期一起出游参学,亦师亦友。即便是在课堂里,我也不颐指气使,用长辈的口气和他们说话。我们比赛作答往年试题,一起讨论时事,气氛总是融洽,学生上课趣味盎然。

离开中学时,罗江副校长不忘提醒我,到了师范学院,这种师生融洽的情形不会再现,因为师范生是成年人了,不会受这一套。可是,我到了师范学院,并没有感觉不同。我和学生还是一起办活动,一起学习。

究其原因,相信与我的佛教背景有关。佛说“我亦在僧中”,他也是僧团的一份子,一切遵循僧团的戒律生活,抱着共同的信念过日子。不管面对学生还是教师,我都抱着同样的态度:我们是平等无二的,我们都在学习生活,都在开创自己的人生,在学习道上,我们是同路人。我不过是痴长几岁,积累了较多经验的导航人,并不是辈份高高在上的尊者,得在上面如臂使指,要大家听从指令。

因此,在我培训教师的过程中,我会对实习生强调一定要先建立起“我也是一份子”的观念,与同事和学生一同成长。在课堂做报告,或者给学生上课时,不需要改变语气,使用“专业”教师用语,变成另一番发号施令的语气。学会用平常的语气和学生交流,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。

旧时王谢堂前燕,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。师者不要有高高在上的感觉,“学习共同体”方可打造良好的学习氛围,促进大家的进步。

《星洲日报·东海岸》12/01/2017

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